行业资讯

掌握行业动态,翻译创造价值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翻译资讯 >> 行业资讯
俄语谚语和俗语的翻译挑战:直译还是意译?
编辑:海纳百川俄语翻译 分类:行业资讯

俄语谚语和俗语的翻译挑战:直译还是意译?

 

俄语谚语和俗语承载着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智慧和历史积淀,它们往往言简意赅,却蕴含深刻的哲理。然而,在将这些生动的表达翻译成中文时,译者常常面临一个关键问题:是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字面意思,还是调整表达方式以符合中文读者的理解习惯?

 

我们先来看直译的适用场景:

有些俄语谚语的结构和寓意与中文高度相似,直译并不会造成理解障碍,反而能保留原文的韵味。例如,谚语"Без труда не вытащишь и рыбку из пруда."(字面意思:“不劳动,连鱼也捞不出池塘。”)与中文的“不劳无获”几乎完全对应,直译既准确又自然。类似的情况还包括"Лучше поздно, чем никогда."(“迟做总比不做好”),直译就能准确传达原意。

 

1703474117276373.jpg

然后第二个是直译的局限性

大家都知道,不是所有俄语谚语都适合直译。许多表达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或历史典故,直译可能导致中文读者难以理解。例如,"Дарёному коню в зубы не смотрят."(字面意思:“别人送的马,不能看它的牙。”)如果直接翻译,会显得莫名其妙。实际上,这句谚语的含义是“礼物莫挑剔”,类似于中文的“礼轻情意重”。此时,意译显然更合适。

 

那么,意译的优势与技巧在于哪里呢?

意译的核心在于用中文读者熟悉的表达方式传递相同的内涵。例如,俄语谚语"В тихом омуте черти водятся."(字面意思:“静水潭里有鬼。”)如果直译,会让人困惑。但若译为“静水流深”或“人不可貌相”,就能更贴切地表达“表面平静,内藏玄机”的意思。

 

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,有些谚语在中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说法,这时可以采用解释性翻译或补充说明。例如,"На воре и шапка горит."(字面意思:“小偷的帽子在燃烧。”)可以译为“做贼心虚”,并在必要时加注说明其文化背景。

 

那么,我们究竟如何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?我觉得应该遵从以下原则:

 

1.优先直译:如果原文与中文的表达逻辑相近,且直译不会造成歧义,应尽量保留原文结构。

2.灵活意译:若直译会导致理解困难,则寻找中文中意义相近的俗语或成语替代。

3.补充说明:对于文化负载较重的谚语,可在翻译后添加简短注释,帮助读者理解背景。

 

翻译俄语谚语和俗语不仅是语言的转换,更是文化的传递。无论是直译还是意译,最终目标都是让读者准确领会原文的智慧和情感。你在翻译中还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俄语谚语?欢迎分享你的见解!

 


俄语谚语 俄语俚语 的翻译方法
微信咨询